全都变成扫码点餐是件好事吗?
2019年5月7日,北京,晴,14—28℃,西南风3级,空气质量指数:59
前天晚上,我去一家餐馆吃饭。刚入店,不大的店铺内人声嘈杂,食客虽不多,但服务人员似乎都在忙碌,无人领我找座,其中一人见我进去,更是隔着老远叫道:“你好,找个座位坐下XX扫码点餐。”
又是扫码点餐!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,大小餐馆开始流行扫码点餐。每个餐桌的一角都贴有二维码,服务员还没引你到座位,第一句话便是“请XX扫码点餐”,甚至连菜单都不提供了。
我很不习惯这个改变。我认为电子支付、电子点餐虽然方便,但一个开门做生意的餐馆不能只提供这一个选择,让顾客顺应他们的方便。
我会本能地警惕与排斥一些方便,例如扫码点餐,这看似方便店家,也方便了身为顾客的我,但方便是要付出代价的,尤其对我们顾客而言代价过高。有些餐馆需要关注,甚至需要注册登录才能扫码点餐,简直是变相绑架;有些餐馆比较“人性”些,不需要关注不需要注册,但不论哪种情况,一旦顾客扫码点餐,顾客相关的一大串数据都会发送到店家账号的后台,你点了什么,花了多少钱,口味偏好,店家都一清二楚。若是你关注了店家账号,之后你还会收到各类推送,打折、优惠券等信息轮番轰炸,再次诱惑你去消费。
再往深处说,你的信息被收集后,你不会知道它到底会流到何处去,会被如何运用。如今“用户画像”已经不是一个陌生词汇,而很多公司之所以能分析用户,便是基于许多我们这些主动或被动上传的零零碎碎的个人消息:你今天去了哪里,买了什么,吃了什么,花了多少钱……最后你成了一个符号,一个被分析的对象,一个“潜在用户”。
在这个无处不被收集个人信息的时代,虽然“个人隐私”是个笑话,但我实在不希望仅仅是去吃个饭,也要被分析。我希望能保留一点个人隐私,哪怕是极少的一点。
我一直认为,扫码点餐其实不是方便了我们顾客,我们年轻人如今手机玩得溜,但不代表人人都是,一些老人并不会手机点餐是不是去这类店就吃不上饭了?手机再方便也只是个机器,万一哪天不灵光点不了餐是不是哪怕带着现金也吃不上饭?
扫码点餐更加不是为了方便服务员。有些服务员可能觉得顾客自己点餐他们会轻松,但真到了所有餐馆都必须顾客自己点餐的时候,他们应该急了,那得多少人失业啊!
就这样,扫码点餐成了我们一种主要的点餐方式,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,许多人都默认了,接受了。我时常在想,我们的习惯很容易被市场驯化,一如扫码点餐。在三四年前,谁都没有这个习惯,餐馆也没有这个功能,不知何时,它一夜之间占据了阵地,并不断地向我们灌输扫码点餐是个非常便捷的服务。可若餐馆全部变成扫码餐真的是件好事吗?它到底方便了谁?
答案可能只有真正从中获益的人知道吧。
最后,我认为,餐馆开门做生意,还是提供多种点餐服务与支付服务比较好,选择权应该在顾客手中,顾客愿意扫码点餐那当然好,不愿意那也得有相应的服务,提供菜单,有人帮忙点餐。我更愿意直接拿着菜单点餐,因为于我而言,选择一家餐馆吃饭只是吃饭,不需要深度捆绑。好吃,我当然会再去吃;不好吃,即使价格再便宜、服务再好,也不会去吃。